1. 首页 > 理财 >理财平台的上市公司,理财平台前十位

理财平台的上市公司,理财平台前十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财平台的上市公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理财平台的上市公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市公司理财收益算入财报吗?

上市公司理财收益当然要算入财务报告,因为上市公司理财收益是上市公司的一个投资收益,这项投资收益是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取得投资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公司都会通过理财既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又可以获得收益进行资金的投资安排,如果不把理财收益算入财报,那就是会计差错。

理财平台的上市公司,理财平台前十位

上市公式理财收益算入财报的。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是投资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主营业务收益,是非经营收益,理财收益算上市公司收益,应算入财报。理财产品不是上市公司经常做的业务,是有闲置资金时增加资金使用效率而做的投资。非主营业务收益,但属于收益范围,应算入财报。

上市公司买理财超3万亿元,竟然有7家公司理财收益超净利润,对此你有何看法?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源优化配置,把宝贵的金融资源配置到高效上市公司,投资于实体经济,获得超额回报,可是A股因为制度缺陷,造成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丧失,造成资金浪费。

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有199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理财金额(累计发生额)达36462.39亿元,同比增长26.6%,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544家公司披露了理财到期收益,共计89.76亿元。7家公司理财收益超过净利润,有16家公司理财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50%,其中亚太股份、特尔佳、同为股份等7家公司超过100%。

造成如此问题,在于上市这一关就没有把握好,导致很多不该上市或者不必要上市的公司堂而皇之来到资本市场上市圈钱。

某些公司有大量资金投资于理财、账面现金完全可以覆盖募投项目、有的上市前夜突击分红造成公司资金短缺现象、负债率也很低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可是偏偏要上市融资,这样的上市有何意义,要么就是明晃晃的圈钱,要么就是等待时机减持股份,实现利益最大化。这部分公司大部分都属于高景气度已经即将过去或者已经过去,一旦大股东退出,留给市场的很有可能就是一地鸡毛。

这样的公司为数不少,上市前夕,也遭遇一些媒体的质疑,质疑其上市的合理和必要性,并对其上市以后的减持深表担忧。

其次是某些上市公司为了上市随意设立募投项目,一旦上市以后,就随意更改募投项目,或者干脆暂停募投项目,募集资金就成为了闲置资金,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就有冲动投资理财。

如何改变这一问题,就是对于上市公司当初设计的项目进行复核,看看当初的项目设置是不是恰当,经过充分的认证,如果只是为了项目而项目,应该以虚假陈述论处,给与重罚。并严惩中介机构。

三是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资的缺陷,通过定增、配股和可转债大量再融资,造成上市公司有大量资金闲余,而又缺少可投资的项目,为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只能是用于投资理财。

四是部分公司缺少回报投资者的文化和理念,有大量利润累积,但是也不想分红,公司存在较多的资金闲置,只好用于投资理财。

现在我们的上市公司越来越聪明了。

不是买房,就是买理财产品。但面临严重亏损,卖几套房,就立马扭亏为盈。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1655家上市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产9904亿元。

再加上这一次choice数据统计的1994家上市公司购买了36462亿元的理财产品。

这样的投资超过4.6万亿元,而目前我们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仅仅59万亿元,这些投资约占上市公司市值的8%。

这种操作方式,也凸显了我们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上市公司不营主业,都去购买理财产品和投资性房产算什么?

保障大家盈利吗?为什么股民就不能自己购买理财产品,非要去投资一个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呢?这些公司又不是银行金融机构,不务正业想干什么呢?2018年天茂集团购买646亿理财产品,苏宁易购购买550亿,宝钢股份490亿。

像欧普照明购买128次270亿,养元饮品购买95次384亿。

不过,这些上市公司用于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大多为自有资金和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的产品以14天至180天的短期理财为主,这反映出大多数公司资金周转较快,购买理财的主要目的多为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效率。

相对而言,非金融企业的自有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真的是浪费了。上市企业应该有更好的计划和规划,将闲置资金用于更好的投资和生产甚至人才引进。实在没有作用,也可以拿来向股东分红,甚至赎回股票。毕竟企业融资的成本是远远高于投资理财成本的。

所以,有关上市公司确实应当加强资本运作,但是更应该做好运营规划防止大量资本闲置空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理财平台的上市公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理财平台的上市公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